一、下列詞語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( ?。?/span>A.家禽(qínɡ) 搔癢(sāo) 窈窕(yǎo)B.污穢(huì) 愛憎(zēnɡ) 薄弱(bó)C.撳電鈴(xiān) 癡迷(chī) 禍患(huò)D.胚胎(pēi) 附庸(yōnɡ) 琴弦(xuán)二、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( ?。?/span>A.梁國 紐扣 相貌 穢物
B.沖撞 姆指 渺小 阻擋
C.堂皇 接觸 附庸 貼身
D.功勞 享樂 痛癢 團結三、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( ?。?/span>A.我明白了——世界上的重大發現,有時還會給人帶來被驅逐和被迫害的風險。B.刀傷、燙傷、軋傷、咬傷,他消受的機會最多。C.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,各有不同的姿態;各具不同的性格;各有所長,各有所短。D.最開始是草履蟲,后來是魚,是青蛙,是猴子……四、下列句子沒有運用修辭手法的一項是( ?。?。A.他個子最高,無名指、食指貼身左右,像關公左右的關平、周倉,左膀右臂,片刻不離。B.舞蹈演員的手指不是常作蘭花狀嗎?C.我甚至學會了滑翔,在街道上空,在白樺樹梢頭,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盤旋。D.他因為身體最長,取物時,往往最先碰到物,好像取得這物是他一人的功勞。五、下面的語言妙在何處?請選一選,填一填。1.孔指以示兒曰:“此是君家果?!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効兹甘欠蜃蛹仪??!?/span>( )
2.除了這等享樂的風光事以外,遇到工作他們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。( )
3.不過,被轟出教室,站在外面,我倒想出了一條自我安慰的理由,我明白了——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,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。( )
A.調侃和自嘲。 B.風趣、幽默。 C.問得巧,答得妙。
六、按要求完成句子練習。
1.孔指以示兒曰:“此是君家果?!?/span>(把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2.身體在盤旋。(擴句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3.照樣子,把句子寫具體。
例:這個體操運動員的動作真靈巧。
→這個體操運動員在高低杠上的動作真靈巧,就像猴子在樹林間攀緣、穿行。
游子回到家鄉。
→游子回到家鄉,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4.幸虧她沒有容我解釋,不然的話,同學們聽見我說自己三年前就發現了“進化論”,還不笑塌房頂!
這句話運用了______的修辭手法。我也來仿寫一句: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七、下列說法中錯誤的一項是( ?。?/span>
A.學了《手指》這篇課文,我知道了大拇指和食指是最厲害的,其他手指都沒什么用。
B.《楊氏之子》這篇課文記敘了楊氏之子以“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”來反駁孔君平說楊梅是“君家果”的故事,體現了楊氏子思維敏捷、語言機智幽默的特點。
C.《手指》的作者是豐子愷,他是我國現代散文家、漫畫家、書法家和翻譯家。
D.《童年的發現》這篇文章是蘇聯作家費奧多羅夫寫的。
八、將下列句子補充完整,再選擇合適的句子填空。(填序號)
A.君子喻于義,________?!.君子坦蕩蕩,________。
C.多行不義,________。 D.________,仁之端也。
1._____。我認為做人要講究道義,這樣才有立足之地,如果只是一味地看重“利”,是不是太庸俗了呢?
2._____。一個人若是不仁義的事情做多了,必定會自取滅亡。
九、口語交際。
俗話說“笑一笑,十年少?!毙υ捊o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快樂,請你也為同學們講一則笑話吧!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十、課內閱讀。
大拇指在五指中,形狀實在算不上美。身材矮而胖,頭大而肥,構造簡單,人家有兩個關節,他只有一個。但在五指中,卻是最肯吃苦的。例如拉胡琴,總由其他四指按弦,卻叫他相幫扶住琴身;水要噴出來,叫他死力抵住;血要流出來,叫他拼命按住;重東西要翻倒去,叫他用勁扳住;要讀書了,叫他翻書頁;要進門了,叫他撳電鈴。討巧的事,卻輪不上他。例如招呼人,都由其他四指上前點頭,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。給人搔癢,人舒服后,感謝的是其他四指。
常與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。他的姿態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,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。他的工作雖不如大拇指吃力,卻比大拇指復雜。拿筆的時候,全靠他推動筆桿;遇到危險的事,都要他去試探或冒險;穢物、毒物、烈物,他接觸的機會最多;刀傷、燙傷、軋傷、咬傷,他消受的機會最多。他具有大拇指所沒有的“機敏”,打電話、扳槍機必須請他,打算盤、擰螺絲、解紐扣等,雖有大拇指相助,終是要他主干的。
1.用“ ”標出描寫食指姿態的句子。
2.拇指性格最突出的特點是______,食指比拇指更加______。(用文中詞語填空)
3.文中第一段畫“ ”的部分運用了______和____的修辭手法。試運用以上修辭手法,寫一寫大拇指的其他作用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4.文中畫“______”的部分對______的作用進行了詳細介紹,主要運用了_____ 描寫,作者這樣寫的作用是( )
A.突出食指工作比大拇指復雜。
B.突出相比大拇指,食指更重要。
C.強調食指在五指中最辛苦。
D.食指和大拇指所沒有的“機敏”。
十一、閱讀短文,完成練習。
鐘氏之子
鐘毓(yù)、鐘會少有令譽①,年十三,魏文帝聞之,語②其父鐘繇(yáo)曰:“可令二子來?!庇谑请罚?/span>chì)見③。毓面有汗,帝曰:“卿面何以汗?”毓對曰:“戰戰惶惶,汗出如漿?!睆蛦枙骸扒浜我圆缓??”對曰:“戰戰栗栗,汗不敢出?!?/span>
鐘毓兄弟小時,值父晝寢(qǐn)④,因共偷服藥酒。其父時覺,且托寐⑤以觀之。毓拜而后飲,會飲而不拜。既而問毓何以拜,毓曰:“酒以成禮⑥,不敢不拜?!庇謫枙我圆话?,會曰:“偷本非禮,所以不拜?!?/span>
【注釋】①令譽:美好的聲譽。②語:對……說。③敕見:奉皇帝的命令進見。④晝寢:午睡。⑤托寐:假裝睡著。⑥酒以成禮:酒是用來完成禮儀的。
1.聯系上下文,選擇句中加點字的正確意思。
(1)值父晝寢,因共偷服藥酒。
值:(_____)A.值班。 B.正當。
因:(_____)A.于是。 B.因為。
(2)其父時覺,且托寐以觀之。
時:(_____)A.當時。 B.頓時。
覺:(_____)A.睡覺。 B.覺察。
2.面對魏文帝的提問,兩兄弟是如何回答的?(用原文回答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3.面對魏文帝的提問,兩兄弟中誰的回答更妙?為什么?( ?。?/span>
A.鐘會的回答更妙,因為他的回答表現出了他本人的鎮靜。
B.鐘毓的回答更妙,因為他把害怕的感覺說出來了。
C.鐘毓的回答更妙,因為他實事求是。
十二、習作。
《楊氏之子》中的楊氏子是一個反應敏捷、回答巧妙又不失禮貌的孩子,他的故事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請你試著擴寫課文,使人物的形象更鮮明,情節更具體、生動。字數控制在400左右。
參考答案
一、B
二、B
三、C
四、D
五、1.C 2.B 3.A
六、
1.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小孩看,說:“這是你家的水果?!?/span>
2.我的身體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盤旋。
3.倦鳥歸巢
4.夸張 幸虧你們沒有聽說我做過的傻事,不然,還不得笑破肚皮。
七、A
八、小人喻于利 小人長戚戚 必自斃 惻隱之心 1.A 2.C
九、示例:有一個人性子十分緩慢。有一次,大家圍坐在火爐旁取暖,他看到一個人的衣服著了火,就啰里啰唆地說,他看到一件事不知該講不該講,講了怕著急,不講怕不好。人們問了他半天,他才緩慢地說,有個人的衣服著了火。著火之人趕緊起身撲滅身上的火苗。這個性子緩慢的人說,看吧,這個人的性子就是太急了。
十、
1.他的姿態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,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。
2.肯吃苦 機敏
3.擬人 排比 例如做力氣活,在用力把握時,他是得力的干將;在所有的捏的動作時,他總是默默地協助;在做擠壓動作時,他還是大力士。
4.食指 動作 A
十一、
1. B A A B
2.鐘毓曰:“戰戰惶惶,汗出如漿?!辩姇唬骸皯饝鹄趵?,汗不敢出?!?/span>
3.A
十二、
范文:古時候,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,他家有一個九歲的兒子,叫楊修。楊修聰慧過人,方圓幾十里的人都知道。瞧,他長得眉清目秀,一雙眼睛水靈靈的,一張能說會道的小嘴巴,說出的話比蜜還甜,再加上他整潔的服飾,堂堂的相貌,真是人見人愛。
有一天,楊修父親的朋友孔君平來拜訪他父親,可是,恰巧他父親有事出門不在家??拙叫南耄骸皸钚植辉?,我何不叫出他的兒子,看看這聰明過人的楊修是不是浪得虛名?!庇谑?,孔君平大聲問道:“楊修在否?”“在也!”楊修連忙來到大堂,見是孔君平,拱手作揖,彬彬有禮地說:“原來是孔先生,快請上座?!睏钚薅藖砩虾玫凝堩?,又擺上了水果。只見兩個大果盤里放著黃澄澄的桔子,黃里透紅的杏兒,還有幾顆鮮紅的楊梅。楊修熱情地說:“孔叔叔,請您喝茶、吃水果吧!”孔君平一邊說著好好好,一邊禁不住露出微笑,他看著果盤里的楊梅,心想,楊修姓楊,楊梅也“姓”楊,我何不拿他的姓逗逗他呢!于是,孔君平指著楊梅笑著對楊修說:“這是你家的水果?!睏钚拗浪捓镉性?,是故意拿他的姓開玩笑,于是眼睛骨碌一轉,便馬上回答說:“我可從來沒聽說過孔孔雀是先生家的鳥呀?!?/span>
孔君平開懷大笑,這楊修果然反應機敏,能言善變,于是,他豎起大拇指稱贊道:“厲害,厲害,真是青出于藍勝于藍呀!